Home A Member of the Hong Leong Group
logo 简体版 English
#
Lam Soon Group
point 油脂基本知識  
- 食油種類  
- 食油小貼士  
 
location 首頁 > 食油小百科 > 油脂基本知識    
 

油的作用

四大類脂肪

油脂酸敗

食用油國家標準

 

脂肪分成四大類 :

1、飽和脂肪酸 (Saturated Fatty Acids)
主要存在動物制品內,例如全脂奶、芝士、牛、羊、豬肉等。植物方面,例如椰油、棕櫚油等。

2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(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)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分亞油酸(Omega-6)及亞麻酸( Omega-3),主要存在於芥花籽、粟米、黃豆、葵花籽油及壹些魚油內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又稱必需脂肪酸。
 
人體內若缺乏必需脂肪酸就會發生以下各種疾病 :
(1)毛發脫落
(2)皮膚幹燥剝落,且出現像濕疹的斑塊
(3)昏昏欲睡
(4)不能生殖
(5)關節腫脹
(6)肝臟與腎臟發生問題
(7)淚腺、唾液腺及胰臟功能萎縮
(8)免疫系統功能降低,易受感染。以上的各種疾病,也正是缺乏前列腺素(PG)所引起的各種疾病。聯合國糧農組織(FAQ)建議:成人每天攝取的熱量當中,最好有3%來自必需脂肪酸;兒童、孕婦以及正在哺乳的母親最好提高到5%。

3、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(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)
主要存在於橄欖油、花生油及芥花籽油中。此種脂肪酸有助降底體內低密度膽固醇(俗稱壞膽固醇),而不會影響高密度膽固醇含量。

4、反型脂肪酸(Trans Fatty Acids)
很多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(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)的植物油如豆油、葵花籽油、棉籽油以及部份動物脂肪和魚油等,由於產量豐富而其油質特性是較不隱定,容易氧化,所以有很大的數量會經部份氫化(partial hydrogenated)加工配制成半固態或固態的油脂成為人造牛油(margarine)及白乳油(shortening)等。經部份氫化的油脂會從高度不飽和脂肪酸(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)轉化為飽和脂肪酸(saturated fatty acids)而令油質不易氧化及較為隱定,但同時會產生反型脂肪(Trans fat)。通常人造牛油的反型脂肪含量為7.1~17.7%(最高達31.9%),白乳油為10.3%(最高達38.4%)。
 
據醫學報導,經攝取過量的反型脂肪,會提升血清LDL膽固醇(壞的膽固醇)濃度並可能降低血清HDL膽固醇(好的膽固醇)濃度,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(如Cardiovascular Disease, CVD或Coronary Heart Disease, CHD)的危險,比飽和脂肪的負面效應更為嚴重。
無論是那壹油種所提供的熱量大致相同:1克 = 9 Kcal
 
壹般常用油的脂肪酸成份及用途參考如下:

 

油種

飽和
脂肪酸

單元不飽和
脂肪酸

多元不飽和
脂肪酸

煎炒

高溫炸

沙律

煙點

花生油

19

48

29

*****

****

**

****

粟米油

13

25

58

****

**

****

**

芥花油

7

57

32

****

*****

****

*****

初榨橄欖油

14

70

11

*

不適合

*****

*

橄欖油

14

70

11

**

**

****

***

葵花籽油

11

21

65

*****

****

****

*****

 
 
Lamsoon Logo 2010 南順香港集團油脂部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使用條款 | 南順集團隱私/個人資料政策